古典 2024 年度演讲:认命不认输,回来做自己(演讲全文)

创业网 创业故事分享 2024-01-01 11:57:42
  古典 2024 年度演讲:认命不认输,回来做自己(演讲全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做自己节。
  很感叹,因为“大感冒”的原因,真的好久没有回来了。
  做自己节10年了,这是一个人的成长。早期的时候,我们的标题非常的中二,比如做平凡生活的多彩英雄,慢慢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做自己论坛是一个人的话,他11岁,他初二了。这个论坛在开展,我们也在慢慢成熟,你也在慢慢成熟。
  01
  什么是做自己?
  今天演讲前,我跟四位嘉宾聊天,说什么是做自己?
  海贤说,做自己,是一种很自在,但又和世界深深相连的感觉。
  一诺说,做自己,是和自己的一次次对话。
  Truman说,做自己是设定自己的人生红点,然后全力追寻,狠狠的宠自己。
  香帅说,做自己是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一个不挣钱你也想干的事儿。
  什么是我的看法呢?
  我想先从今年一个大热点开始。李佳琦的眉笔事件。
  在直播里,有人反映眉笔好贵,他说79元的眉笔哪里贵了,你想想看,自己工作努力了吗?最后引发悍然大波,出来道歉,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这么爆?
  因为背后是“奋斗叙事”的垮掉。
  在过去二十年,我们是被一种奋斗叙事拉动着的——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认真学习,努力奋斗,都有好的收获,都能有一份好工作,都能有自己的房子。学生分高,就会去好专业,去了好专业,就有好工作。这就是奋斗叙事。只要奋斗,都会有好结果。
  简单来说,每个人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富人也很努力啊。为了证明这个,王健林还发了一个日程表,说自己一天的工作有多忙,从早上六点多起床,到晚上九点还在工作。于是大家感叹说,你看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
  不过,后来这个说不下去了,快递兄弟多幸苦啊。不也一天干十多个小时,为啥赚那么少。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你们是赚钱,王总在忙着借钱呢,跟你不是一个速度。
  那如果努力了还没收获呢?继续找原因?那肯定是你认知不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只能挣到你认知以内的钱……这也是奋斗叙事2.0,是这几年知识付费大热的原因。今天你开个馄饨摊子,都有人给你谈量子力学。
  但如果我们努力奋斗了、提高了认知还是没有变化,该怎么办?
  那大概率就是你的问题咯:
  79元的眉笔,你买不起,因为你不努力;
  要松弛感才有魅力,松弛松弛但你就是松弛不了;
  不够瘦美,那是你的事,要健身要持续自律,因为自律才给你自由;
  ……
  这些话看似充满力量,但仔细想,其实没啥含量。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家都尽力了。
  经济发展放缓,逝去3年,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企业裁员,松弛不了,也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让你不要鸡娃,但竞争还在,职高分流,私立也读不起,这也不是自己的问题。
  这种奋斗叙事,其实把很多社会的结构性问题,通过“自信”交给了个体,告诉你,这都是你的问题,你不够努力。
  这是为什么我们很苦的原因,因为你承担了根本不是你的问题。
  你实在顶不住,背后还有商家接着,没事我帮你努力,我帮你提高认知,我帮你美丽自信不锻炼……这又变成了一个经济机会,所以商业也乐意传递这样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里。你的境遇不好,会有羞耻感。
  不过奋斗叙事越来越不中听,总会有人扛不住,选择抵抗。有人逃离北上广、有人躺平。我梳理今年年度事件的时候,发现有2种新现象:自我萌化、治愈文化。
  02
  奋斗叙事的垮掉,自我关怀的升起
  先说第一个,自我萌化。
  我盘点今年热点的时候,发现特别多这种萌萌哒的感觉。
  比如说“鼠鼠文学”,鼠鼠我啊,活得真的很失败、明明很害怕孤独,却越来越孤独。比如说真嘟假嘟,哈基米哈基米哈基米,更不用说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啊挖啊挖。回到小孩子阶段,很傻很天真,就不需要面对奋斗的。这是今年我蹭的最大一个热点啊。
  另一个方向是,治愈文化。
  你要看自媒体的从业指南,无数人会告诉你,今年身心灵行业大火,情绪价值第一!正念也在过去几年迅速火热起来。但其实我听治愈这个词,隐隐然有点难受的。
  因为他的假设是什么?是你受过很多很多伤。你很不容易,你要治疗。只有治好了,才能勇敢投入战斗。像是个行军医疗小队。但是,我们为啥要战斗呢?
  所以我总想,自我疗愈这个词,应该被替换成“自我关怀”更好。
  自我萌化装成孩子退出战斗。疗愈文化暂时离开战斗。但不管是反叛,还是逃离,本质都是对于奋斗叙事的认同。
  我们有没有可能停下来问一问:为啥非要战斗啊,这场战争是不是不该打呢?过去你卷,你还真的有回报,但未来你卷。收益也不大,他值得让我们投入整个人生去战斗吗?
  生活很糟糕,但这并不是我们应该被残酷要求的理由。在个体没有能解决社会问题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先不要接受这种文化的甩锅,承认有问题,但不是我的问题。而我需要先关怀下自己,让自己端端正正,舒舒服服的活着。
  这就是我说的:
  奋斗叙事的垮掉、自我关怀的升起。
  不要成为奋斗叙事的胜利者,而要成为自我关怀的普通人。
  一个珍贵的普通人。
  唉,普通人。
  坦诚说,一开始我挺烦这个词的。因为我们小编发现,这是个流量密码。什么普通人的核心竞争力,普通人赚钱的10大行业,普通人逆袭的故事。我就很烦,既然是普通人,为什么还非要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啊,核心竞争力不就是你不是普通人吗?但是大家爱看。
  但是有一次我去小米给高管做分享,我说在座都不是普通人啊,都是牛人。大家的表情就很错愕,有人说,老师我们都是普通人啊。
  我比他们还错愕,各位,中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超过两千块啊,还有6亿中等收入。这波人……对吧。但他们老真诚了,我似乎突然对普通人这三个字有了体悟。
  普通人不是一个社会阶层,而是一种现代人的普遍境遇。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安稳享受日子,又担心过不长久,想真心付出,又怕所托非人,跳起来撸起袖子干,又发现有点迷茫,不知道要决心把生命放在哪里。我们都是普通人。
  这个成为珍贵的普通人的过程,就是一点点找到独特的自己的过程,切实地解决这些普通人的普通问题的过程。注意我说是过程,因为人是“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的”,不是“长成为”,做自己的做。不是Being 而是 Becoming,甚至是Making。
  什么是珍贵的普通人呢? 
  阿城到纽约,请木心先生用3个故事,描述一下这座城。
  木心先生就讲了其中这个故事。有一次他在纽约的地铁,纽约那个月台的人都非常的冷漠,光线也很暗。大家在等着地铁列车进站,这个时候有一个像流浪汉的老太太,大概六七十岁。那个年代还是拿厚纸卡的小小一个车票,票卡,她那个票卡就掉到月台下面去。
  她旁边没有任何人有反应,大家都非常的冷漠,没有人在看这个老太太。只有木心先生,他就观察着这个老太太,可是这老太太也不慌不忙的,她穿着一个长袖的毛衣。她就从她毛衣的长袖的袖口,就抽出一个毛线的线,就是脱绽了的线。抽非常久,就抽了一个长长的毛线。然后她从背在身上一大包像垃圾袋的包包里掏,掏出一片口香糖,放在嘴里嚼一嚼,然后把口香糖粘在线的另一端,然后就像在钓鱼一样垂钓。她就这样战战巍巍的,把这根毛线垂到月台下面,在那边弄了半天。
  木心先生很紧张,因为过一会儿火车进站怎么样,但是这个过程老太太气定神闲。过一会儿那个口香糖就黏住了,然后把线慢慢拉,就把掉下去的地铁票拉回来了。
  拉回来的那一瞬间,老太太把车票拿到手上那一瞬间,整个月台全部为他欢呼鼓掌。
  原来大家都在看着她。你原来觉得纽约人全部很冷漠,原来他们全部很佩服这个老太太,做出这个充满创造力的动作。
  这是个关于大城市的美好隐喻,每个人都平庸而日常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自怜自艾地冷漠着,城市像是一段监视器里的无声黑白影像。
  但突然,有人超越这平庸,绽放出灵光一现的创造力,处变不惊的宁静,这黑白影像马上切换成4K高清画质,聚光灯打来,音乐响起,城市的主角站在舞台中央,所有人都在看着你,所有人为这人性的光辉欢呼。
  几秒钟后,地铁来了,城市又恢复日常之中。
  城市就是被这样的一幕幕的戏剧,点亮的。
  03
  认命不认输,回来做自己
  具体怎么干呢?我想给大家三个建议。
  第一个是,认命不认输。
  项飚提过一个说法,我觉得对今天很有价值。叫做认输不认命、还是认命不认输。
  中国人过去,是认输不认命的。什么意思,就是每个人都认为,过去是应该超越的,阶层要超越,环境要超越,家长要托举孩子,因为孩子要比老子强。
  他们去美国、欧洲、中东做什么,日夜工作,搞钱,搞到了就买房子,买了房子就送孩子们上好学校当医生律师。其实这都是中国人的执念。还有些作家,都写什么《跃迁》这样的书,名字看着就带劲。奋斗叙事让我们相信,这一切都是自己能够到的。
  但是今天我们面临全新的时代。大海平静了,冲浪浪没了。这个时候重要技能反而先是踩水啊,先稳住,歇会,看看自己状态,然后歇会,看看往哪里划。
  更好的世界观,我想是认命不认输。
  不要把当下的生活作为一个要逃避,要超越的东西,不要把当下作为一个刻意牺牲的手段,去投资未来。而是真实的把当下作为一个奇迹、一个恩典、一个机会,认真经营他,从中找到机会。
  不要逃避,而是要超越他。
  《花与爱丽丝》里,一位女孩子去参加选角儿,试镜的导演问她,你都会什么啊。这部电影里,这2个试镜的选角导演,就是2个痞子,我们在电视上也会见到这样的人,在镜头上穿着最时尚的衣服,开口闭口讲着梦想,其实他们连10秒钟都不愿意好好听你讲话,当你走进来,甚至这场试镜之前,名单都定好了。
  剩下的就只是戏弄和调侃。他们问那女孩,你会什么啊。她说芭蕾舞。跳一段?她看了看地板,没带鞋,没法跳。只能比划一下手。导师说就这样啊,好吧你走吧。
  女孩说你等一下,你们有饮水杯吗?她找来两个一次性饮水杯,用胶带把杯子绑在脚尖上。你知道芭蕾舞需要有一个小小的支撑点,让自己脚趾立起来。这样为自己临时做了一个小小的芭蕾舞鞋。然后自顾自的,在阳光下跳起舞来。
  这个瞬间,美得惊人,下午阳光打在十八岁的女孩身上,长发随着舞姿飘扬,地板发出清脆的节奏,背景音乐悠悠响起。她站在简陋的饮水杯上,优雅的跳芭蕾,纤尘不染、明艳动人,而她自己毫不自知。
  这一瞬间,所有人,两个选角导演,等着叫号的下一位选手,在外面打电话的场务,所有人都停止下来,屏住呼吸看她跳,像看一位女神降临。这一瞬间,地球停止转动,只要她还在旋转,跳跃,挥舞,一切就都会永远停止下去一样。女孩最后停止舞动,光芒消失,她又变成那个怯怯的小女孩,温顺的鞠躬,道谢。拿起书包跑出去。两个痞子导演开始油滑的调侃。几分钟以后,她跑回来说自己忘记了刚脱下的鞋。
  最后她还是没有选上。但这一瞬间,对于青春,对于美,已经足够。每个人都知道,一位这光芒,一些细微的东西在他们内心很深的地方开始改变,这变化会在每个人心里停留很久很久。因为没有人能对于真正的自我视而不见。
  你要小心地躲开一些宏大的叙事,而去认识自己的命。
  比如,一个生涯的学员很纠结的问我,2个选择,一个离家近但没发展,一个有很多可能,但也许要跨过整个城市,陪孩子的时间会很少,哪个才能真的自我实现?这其实是个选择问题。这个阶段,到底是是发展重要,还是孩子的陪伴重要?
  但你想深一层,你到底准备把自己搞成啥样?你又到底希望把孩子搞成啥样?你又是个怎样的人?你这个身子骨,你能怎么付出,能付出到什么程度?你老公婆婆怎么看?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没有感觉,只是有很多专家的意见,你就死定了。每个专家都给你看个表,告诉你未来热门行业是什么,这个阶段机会要抓,那个孩子关键期要陪,最后你发现自己必须是钢铁侠,才能搞完这些事。
  最终你发现这些事,都只能回到你的感觉,你对未来的感觉。别说判断,大神都只有推测,没有判断。你必须依靠自己的感觉,才有判断。
  你发现了吗?在真实的选择下,宏大叙事都消失了,什么经济是不是平稳发展啊、人类会不会更好啊,教育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啊,富人会不会更有钱啊……这些话题不是说没用,而是距离你的真实问题很远。
  你需要切实建立起来的,是对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判断。
  切实的解决到底是2小时通勤搞发展,还是花更多时间陪娃这件事,给你婆婆买个金镯子,她能不能就帮你带娃?并且下周就要定。这就是自我实现。在真正的人生选择上,心力远远比智力重要。
  当你在做这个选择,你就已经自我实现了。自我实现、人生平衡、个人使命,这些宏大的东西,你要去解构成很多具体的,每个人都能改变的东西。这就是自我实现。
  理解自己的现状。承认自己要吃喝拉撒睡。承认自己的羡慕嫉妒恨,承认这背后所有的问题。然后,像个实证科学家一样,一点点的解决他,像个艺术家一样,一点点的去创造自己的闪光时刻。
  这就是认命,不认输。
  “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第二个是,保持希望感。
  你可能会说,一旦认了命,我们最想的就是回老家,舒舒服服躺平。大家看最近的生育率就知道,失去希望,断绝后代、躺平生活。
  这是不是太颓废,太封闭了?
  这就是我要说的,保持希望感。
  在唐山大地震里,很多人不是死于饥渴的,而是绝望。他们很多人的身体上,有抓挠的痕迹,他们是在惊恐里,自己把自己伤害到死的。
  有一堆夫妇也被埋在了废墟下,他们经验比较足,跑到了厨房呆着。厨房结构小,还可能有水。但是他们彻底被困住了。妻子的脚还被压住,无法动弹。这个时候,丈夫就用一个小勺子开始挖墙,希望能出去。
  这位丈夫是非常伟大的丈夫,他估计挖了几小时,就发现用勺子挖混凝土,绝无可能。但是他还是坚持挖,因为他要给妻子希望。每隔段时间,妻子问,怎么样了? 丈夫就说,很快了。最后他还在不断敲打墙壁,最后救援队听到了声音,把他们挖了出来。
  可能会有人说,这都是特例,但也有很多人死了啊。当然是这样,但我要问,是不是即使带着这种情绪,即使离开,也比那些自己伤害的人,过得好些?这就是希望感。
  那怎么才能有希望感呢?心理学发现,这个玩意也是能培养的。(《在焦虑时代的希望感(Hope in the Age of Anxiety)》Anthony Scioli,Henry Biller) 。
  要说说希望感,我们首先说说什么是无望感——
  主要是三部分,失控、失联、失望。对命运失控、对外界失联、对自己的失望。
  失控就是你觉得自己完全把握不了自己,今天你打开微信,全都是什么00后是最惨的一群人,35岁就没人要你了……前面我说过,要认命不认输。也许改命你控制不了,在自己的小世界,你有很多命题,是完全可以把握的。失联就是父母不亲、朋友不多、总觉得自己是不是水平有问题,伙伴也不交心了。失望则是相信“人生不值得”,因为只要保持完全的无望,人生是可以变得额毫不费力的。
  一旦失控、失联、失望都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就混下去就好。
  那怎么保持希望感呢?
  要看到希望感,我们可以从一个最无望的、失控、失望、失联的地方去看看。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个人,科扎特,他是个波兰的教育家,是孤儿院院长,更为人熟知的,是儿童权利之父。生活在二战前后。1989年,有200多个国家一起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就是依照他的思想确定的。在波兰,他和居里夫人、肖邦齐名。
  他的孤儿院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简直就是个小国家!他不会规定孩子们很多不可以,比如“小草也会疼,不要踩踏”,因为孩子会反问你,你吃橘子,橘子不疼吗?孩子们会自己制定公约。
  每周这里会有一个儿童法庭,处理孤儿院里的冲突,有孩子被欺负了,可以起诉,法官也是儿童。这群小孩甚至每周还会办一个报纸,而这个报纸是作为副刊,直接和《华沙日报》出版的。现在中国最贵、最个性化的私立学校,也未必有这种开放度。
  纳粹来了,开始抓犹太人。他们被送往集中营。因为他在儿童教育里的卓越影响,纳粹曾经提出过3次让他离开。但他不愿意,他就是要和他的孩子们在一起。1942年他和192个孩子,被送上了特里布林卡集中营的火车,那里是个灭绝营。
  在去往火车的路上,周围人绝望,尖叫。但是这群孩子却展现得像是要参加一次春日的旅游,或者一个宗教仪式一样,平静又圣洁。他们排成四列,穿着干净的整洁的衣服,举起小旗子,有序的前行。犹太警察为他们自动让开道路,站在两边,向他敬礼。
  有人说,科扎特告诉他们,这就是去春游,也有人说,科扎特做了个祷告,让他们平静接受一切。但没有人知道答案,因为所有去的人,都离开了。人们看到的最后一幕,是孩子们在科扎特的安排下,平静又端庄。保持着最后的尊严,坐上火车,离开这个世界。这一幕也是他留在世界上最后的尊严。
  这样的希望感从哪里来呢?
  是来自神圣的使命?强大的内心,还是什么特殊的人格?
  完全不是,科扎特有记日记的习惯,日记里的他迷茫、风怒、甚至想到自杀。
  我给你读一段他的日记:
  他常年肺积水、整夜睡不着。
  “现在,为了让自己睡着,我来想一个让人欣慰的事情。我想吃什么。”他谈到小甜饼、冰激凌、红酒,肉排。
  但最后笔锋一转,“不,绝不。为什么?吃东西是一种劳动,我在咳嗽,这是幸苦的劳动。而我现在很累了。我从人行道到马路上,我也觉得非常的困难,这也是一种幸苦的劳动。”
  他还很愤怒:
  “孤儿之家, 现在是老人之家了。”孩子的年纪,不是算他活了多少年,而是看他承受了多少的年的伤害。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上百年的伤害。当一个孩子在哭,不是孩子在哭,而是上百年的人在哭。
  他会写到自杀,从战争爆发之后,他随身把氯化汞和吗非放到兜里,随时准备结束自己生命。
  但就是在这样的日子,他依然每天充满希望感的忙碌。
  关心什么呢?他有太多的孩子要关心了。
  他记录孩子们晚上上厕所的次数。有的孩子没有起夜上厕所。
  有的孩子不断腹泻,他找不到抗生素,止泻药,只能四处找一些面粉,据说炒了能止泻。孩子们在压力下开始打架、大哭,他要一次次的调解。
  在最后一天,他记录下这么一段:
  “面前这个人,也许酒保、是工匠。他只是被安排这个流程里的普通人,如果我和他打招呼,他也许会和我点头致敬。”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之前见到的,神圣又光辉的一面。
  他的希望感,不是来自于资源丰足,毫无干扰。而是不断的把注意力聚焦到,真正有价值地方,能行动的方案。
  就一件件,一次次的解决一个问题。一次焦虑一件事。
  不能解决的就不要想,能解决的,就先搞起来,搞起来就能解决80%的问题。然后遇到自己的美好瞬间,人一辈子,就活在那么几个瞬间。
  认命不认输,保持希望感。
  04
  找到独特的体验
  第三个是,审美救自己。
  我们来看看这幅画,这是雷内·马格里特的《图像的反叛》。上面一个烟斗,下面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这是搞笑吗?不他其实是提醒大家,这只是一个烟斗的形象,一个图像化的符号,而不是烟斗本身。
  这就是生活符号化。
  正是这种对符号的惯性,让我们迷失在广告、视频和生活里。
  一次一个小伙伴那个妹子的对话发给我说,老大这是啥意思啊。都是表情包。我说这个意思就是对你没什么意思,因为最没有表情的时候,就回个表情包的。
  但烟斗画不是烟斗,表情包不是表情。
  我们让孩子们背唐诗宋词。有一次我问弯弯今天出去玩不?他说不要背古诗,才加比赛。我们让孩子们们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却只给他说哎啊小路很危险,别走啊。外面下雨就不要出去玩了,他怎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你不带他去体验国家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那他就很难不成为一个虚伪的人。(空心病就是这么来的。)
  从体验里悟出体会,从体会里生出体贴。
  他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什么体会,不可能真的理解。没有体会,你让他拿什么做自己?凭什么做自己?拿什么抵御别人的要求、指导和PUA?就凭你网上几个专家教授和KOL吗?更加不要谈体贴别人了。对自己的都不体贴,你怎么让他去体贴别人?真的体贴,也是讨好,也是要回报的。怎么建立深远的关系?
  那为什么说,审美救自己,审美是什么呢?
  审的不是美,而是独特。独特是人群里相互流动,但是又各自不同的一种东西。
  大家看看过去的美女和今天的美女。林黛玉、林青霞、周海媚、邱淑贞……再看看今天的美女。前端时间AI合成了一个,他们长着千篇一律的网红脸。
  在比如今天的音乐,今天流行的,都是洗脑的。洗脑的,都是重复的。重复的,都是反复符号化,却没有什么细节的。
  郑钧说过一句话特逗,说今天的流行歌曲都是屎。你偶尔踩到屎,很正常,但是你活在屎堆里,那就是你的责任了。我倒没这么悲观,因为我偶尔还挺喜欢屎的。。。真挺好看。
  能不能抛开符号,自己走出去,以自己的体验感受世界?
  今年还有一个大热点,就是MBTI热。
  比如说吧,有一次我去讲课,下课以后,一个同学很兴奋的来找我问,你是E人还是I人?我没接住啊,我以为他说我的讲课精彩呢。说哪里哪里,我没有这么厉害,我只是喜欢表达的老师。这个……很尴尬啊。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讲的是MBTI的大热。MBTI把人分成4个维度,E是外向,I是内向。这个维度比较多梗,所以大热。
  MBTI有多热呢?你会突然看到,在很多的地方突然出现四个英文单词,INFJ什么的,简历、面试、相亲、当然还有社交。
  楼道里面,大妈带个狗狗出来,有段时间不是狗咬人事件吗?那个大妈看着我,把狗子挡在身后,说没事,别害怕。我们家狗子是i狗,不咬人。据说这就是一张i狗的照片。
  MBTI是公认最流行的性格测试,但却不一定是最科学的。20世纪40年代,CIA在佛吉利亚洲搞了个秘密特工评估,希望用MBTI来帮助特工完成任务,发现极其有限。2018年,牛津大学研究者米尔维出版《性格经纪人》,指出MBTI扮演了一个非常温和的角色,都是积极正向的话。非常舒服,但也有可能没啥指导性。
  最好玩的是豆瓣小组的人数。MBTI一热,豆瓣小组就火热起来,这群人在里面每天讨论自己的性格,组织辩论赛。这群小组的人数分布是这样的(如图)。
  INTP、INFP、INFJ占到了整体人数的54.6%。但如果你看MBTI官方数据的人群分布,这三类人,几乎就是占人群比例最少的三群人。最喜欢MBTI的人群,恰恰是那些日常觉得自己超级小众,和大家格格不入的人群。通过MBTI,他们把自己的孤独合理化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和星座、八字一样。MBTI能不能提供一把精确的性格尺子,根本不重要,关键是他创造了一个个性的盒子、一个图腾。
  让自己的独特性变成由科学和荣格背书的格子,安全的放进去。这是很必要的。因为偏离大众标准,(尤其在东亚文化里)是很恐慌、很羞耻的。
  人们需要独特感,哪怕是错的。
  我把这种情况,叫做一窝蜂的追求独特性。大家追求的依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让自己独特的符号。其实这和一直热度不减的星座,有钱人抢购的限量包,金融界人士人手一件potogonlia登山高技能马甲(他们登过最高的山,就是34层电梯,下过最深的海,是3000点的股市)。
  MBTI就是一个独特性的符号,让你思考自己和别人的特性、差异、关系。过去你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现在你能说出来有啥不同,哪里不同?这是好事。
  但是世界上何止有16种类型啊?性格有太多类型了,几万种都不完全。
  但审美其实是最简单、最触手可及的自我探索。你可以通过审美去搭建一个自己的体系,完全符合自己的体系。
  这点我们要和孩子学习,我和弯弯去日本旅游,我们做直升飞机看了东京夜景,去了京都,去了东京迪士尼。但最后问弯弯,记得什么?她都记得的是小鸟,小花,一个很吓人的玩偶。我希望他看到那些东西都没看到。但是她体验到孩子真正的美。她做出来的手办,也有某种真实的,想不到的美。
  当你在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一古脑的追一个导演的电影、发现一本好看的书,停在某个人行天桥看车出了神,这都非常有用,这是在审美,在找自己。体验外界独特的东西,什么打中了你,独特的击中了你,那就是属于你的独特,慢慢的积累这种独特,一点点搭建真实的自己。
  审美需要慢下来,需要空隙,需要有干货以外的东西。你看古代的闲的闲字。一个人坐在门槛看到月亮。这个意境多美。这个细节多么的不需要成本,多么的不需要前三秒、需要BGM。
  我们做共读会有段时间,有个AI大神建议我做AI共读会,比如让AI模拟孔子讲《论语》,让塔罗布来讲《反脆弱》,我试了试还真的能行,而且一天能产生100多本啊,质量改改能比得上很多拆书稿。听上去是个巨大的商业机会,至少是个放过我自己的机会。
  但我试了试就算了。因为AI只有干货,没有体验。大家最喜欢听的,不仅仅是干货,不是大道理。而是一个作者,如何理性、优雅或者跳跃的,把这个答案捧到你面前的。大家想听的是作者怎么体验这件事,你古典怎么理解这件事的,这些思想是怎么和普通人的生活真实碰撞,然后形成种种人生音律的。
  这些声音什么悦耳,什么不好听。所以我们会提倡,卡片里不仅要记录干货,更重要的是记录个人的体验。每次在社区里,点赞最多的不是干货、金句,而是体验。因为我们相信,公共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你用卡片记录的这些个人体验,才是人生里属于你的。早上我看共读会,有人读《金钱心理学》读到了怎么打好羽毛球。所以,持续的阅读和写作,不一定要火,不一定要功利性。也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救自己的方式。
  审美,就是去外界世界去找自己的独特性,然后回来做自己。席勒说,人类在社会中,失去了物质和精神的自由,就会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游戏世界。审美就是人生里最简单的找自己的方式。
  你都不需要什么导师、什么量表,你可以每天留心自己美好的事情,美好的瞬间,和自己呼应的事情,这就是找到自己的过程。
  另一个迷失自己的原因,是社交功能化。
  今年流行搭子。什么饭搭子、球搭子、旅游搭子。甚至还有一个词你没听过,叫“摸摸哒”。
  摸鱼搭子。我还看到了摸鱼搭子和平共处六原则。
  解释是:“一种无压力社交。精准陪伴、互不打扰。边界清晰,不需要费劲心思维护、更多自主选择和空间”。
  我赞成搭子文化。而且是个趋势。
  好的关系需要两个人同频,这需要长久又深情的关系。
  但当代人太累了,以至于他们没空社交。流动性太强,以至于很多社交不稳固。现在微信朋友有5千人,但是邓巴数只有150个人,我们能同时和150个人社交,就不错了。所以我们忙于选择,没空受伤。
  所以搭子文化盛行,他像是某种AA制。
  AA制吃饭可以,为什么AA社交就不行呢?买化妆品可以试用,为什么认识人不能有试用装呢?
  我的同事最近找了个弹琴搭子,一个是月入三千块的保安,准备来北京看看,干吐了就回老家。一个是创业大佬。这两个人,平时是无论如何碰不到一起的,他们聚着聊得很开心。
  但是我也想说,仅仅功能性的社交,是不够的。
  前段时间有个东西很火,叫做“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这个游戏大卖,名字又这么风骚,就想去看看。一看我震惊了。
  剧情就是一个特别平凡的男生,去看画展,被画家看上了。喝咖啡,被咖啡店老板看上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有个美女在旁边躺着(还花了全妆,真吓人)。总之最后就是六个美女围着你问,你选谁你选谁?如果不违法,我建议开发商增加一个充值包,可以都选。
  一旦关系功能化,下一步就是人的退化。
  这样的人,很难希望他在真实的生活里,和普通人建立起来快乐关系。
  所以,不要止步与功能性的社交,还可以走更远。因为真实的关系,不仅是功能性的,更加是非功能性的,要有边界,也要越界。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朋友是半夜十二点开着后尾箱装着尸体的车子过来,问该怎么办才好,会二话不说帮你的人。注意是帮你,不是包庇你。
  朋友是那个你在卡拉OK厅,唱着唱着老歌,可以突然打电话去的人。是你可以一起看展览,回来争吵不休的人。是你遭遇意外,马上来陪着你的人。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我很喜欢骑车,两年前去贵州的德令哈穿越沙漠,那天很好玩,我们车队有一个哥们儿开着丰田霸道上坡。误入羊群,结果撞了一只又一只,最后撞死了7只羊。当然以3000元每只的价格赔偿给了牧民。
  结果那几天我们天天吃羊肉。在吃羊肉的时候,碰到一个人,他说你是不是古典?我说是。他说我是君君,我就很震撼,你知道君君是谁吗?
  我是北漂,我长期在北京工作,有一天我妈妈的电脑坏了,临时打电话找了一个人过来修,这个人跟我妈妈说:阿姨,我父母离开得早,你就叫我君君吧,别叫我什么什么工了。
  后来我妈妈经常以各种理由修电脑,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谁能想到我们在德令哈的羊肉摊上看到了。我说你怎了来这里?他说因为老婆的父亲生病,他需要回到这里,但是又因为不甘寂寞帮一些婚庆公司做航拍。然后听说我们这里有活动,来到里这里航拍。然后我们拍了一个照片发给我妈。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妈妈的心情。
  这个故事之所以神奇。因为故事里的人都深刻又长情。因为一份妈妈对我的爱,对君君的爱,把两个遥远的人在荒芜的沙漠上连到一起。君君对自己妻子的爱,我对自然的向往,让我们相遇。这太美了。这就是深刻又长情。
  过去心理学,把依存和独立,当成对立的维度来理解。认为依存越少,就越独立。但到了60年代以后,他们发现,自立的人,是充分认识自己,并且适度相互依存的人。做自己不是independent,而是interdependent。是人和人之间,长久又深情的关系。还是那句,从体验到体会,从体会到体贴。从做自己,也能爱自己,然后到爱更多的人。
  所以我们说,审美救自己。
  从体验里生出体会,从体会里生出体贴。慢下来,找到生活里的独特性,找到和你呼应的东西。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瞬间、然后一点点的收集这些美好,最后像女娲补天一样,把他们连起来,搭建出一个自己的小世界。
  05
  做珍贵的普通人
  什么是珍贵的普通人?
  珍视自己,过好当下,保持希望、收集美好、与世界深度相连。
  做自己其实并不远。
  当你真诚地做一个选择、你就在自我实现。
  当你不断的、切实的解决各种吃喝拉撒睡的问题,你就在自我实现。
  当你收集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美好,你就在自我实现,
  当你抛出一个深刻又长情的善意,你就在自我实现。
  但做自己不容易。
  因为这意味着,放弃执念,走出常规,把自己丢入不确定的生命旷野里面去,仅靠自己的内心和真实的反馈做指针。
  但还是要选择。
  这意味着生活一团糟,不断碰壁,第二天早上还要兴致勃勃的起来。
  还是要干。
  这意味着审美上,不断踩屎,躲屎,花很多尝试成本。
  但还是要追寻。
  这意味着被不准备和你建立真正关系的人利用、忽略甚至欺负,该绝交绝交,该反击反击。
  但还是要爱。
  所以这种普通人,很珍贵很珍贵,很珍贵。
  为什么珍贵?
  因为他忠于自己,接受自己的命运,大胆拥抱他。因为他建立了长情又深切的关系、因为他抓住生活里的一切细小美好,女娲补天一般的搭建出自己的小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世界充满希望,一直走在成为的路上。
  回来做自己,从哪里回来?
  从别人的叙事里回来,从悲伤的腔调里回来,从屎感的流行里回来,从功能化的关系里回来。然后做你自己。
  如果你没做到,不用太大压力,做自己,就是很难的。休息会再搞。如果你做到了,请给自己很多很多鼓励,因为这种珍贵,很不容易。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