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写了2200字笔记

创业网 创业故事分享 2024-01-02 16:10:14
  看完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写了2200字笔记
  01
  最震惊的一幕是:罗振宇提到要重启《罗辑思维》。
  震惊的点有两个:
  第一是他真的瘦了好多。在提到重启计划时,大屏幕上播放的是早期《罗辑思维》的画面。对比之下,判若两人。
  图片
  第二是新栏目的主题:《文明》。每周一期,每期讲历史上的一年,从公元 1000 年开始,一直讲到 1912 年。
  图片
  一个是坚持的结果,一个是坚持的开始。
  类似的坚持还有很多,比如之前的每天 60 秒语音,坚持了 10 年。
  以及这个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已经到了第 9 年。
  今年的主题是「是什么让我眼前一亮」。
  我收获的是:一套做事的方法。
  02
  要搭建自己的智囊团。
  我截了一张图,这是演讲中最喜欢的一句话:
  乐观者不是相信永远阳光明媚,而是在听到预报后立即去找伞。
  图片
  这句话中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听到预报——保持敏感。能不能掌握足够优质的信息,并从中读到趋势变化?
  第二,立即——立即行动。在拿到信息后,能不能马上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对策?
  第三,找伞——身边有伞。在采取对策的时候,能不能找到对的方法?
  最近有跟一家咨询单位交流,它们分析了多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到一个观点:厉害的公司当然要有厉害的团队,但同时也要有一些厉害的合作单位。
  合作单位了解你,并能够在紧急需求来临时马上进入角色,为你提供大量外部信息,帮你一起解决问题。
  这是一把伞,他们是你的外挂大脑。
  之前听到一个词,叫做「个人私董会」。说的是要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智囊团,他们不只是公司内部的同事,也有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他们不只从事着跟你类似的工作,也有其他职能的朋友。
  当你有问题时,他们会从多方面的⻆度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当你工作效率低的时候,有的人会建议你做冥想、提升专注度;有的人会给你工具、节省工作时间;有的人会帮你做性格分析、帮你找到适合的工作。
  这也是一把伞,用别人的钥匙打开你的门。
  03
  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关于 AI ,我虽然也学了如何使用,但用得不多。原因是:当发现有一两次出来的结果不好时,索性就放弃了。 
  罗振宇提到一个观点:我们缺的不是使用AI的能力,我们缺的,可能就是指挥人的能力啊。
  例如:
  1.了解它到底擅长什么吗?
  2.能分配好工作吗?
  3.能说清楚验收标准吗?
  4.能及时进行纠正吗?
  我又重新找到了当时做的 AI 课程笔记,这样看来本质上,是我的⻆色认知不对。 
  我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位学生,把 AI 当作老师,当老师提供的答案不对时,我就觉得「这老师不行」。
  但实际上,我应该是 AI 的领导,把事情说清楚,指导它完成工作。
  图片
  这确实很有意思,角色认知变了,做事的思路也变了。
  ⽐如直播,如果自我定位成「赚钱的人」,那看他人的突发提问,肯定会觉得烦躁;如果改成「练习公开表达的人」,那这就是随机应变的刻意练习。
  ⼜比如开会,如果自我定位成「参会人」,自己发⾔结束,就可以偷偷玩手机,其他不用关心;如果改成「同行派出的间谍」,那他人说的好的方案、领导给的修改建议,都会记录下来,会后好好琢磨。
  角色变了,心态变了,行动也自然变了。
  04
  要出自己的卷子。
  关于领导力,还可以换个方向,从下属的视角来看。
  其实领导的时间有限,所以他也只会针对少部分的人和少部分的事,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计划、组织和纠偏。那对于下属来说,一直等待指令,很可能一年都一事无成。
  罗振宇有一句话特别到位:
  在真实的成年人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要有自主定义任务、自己规划节奏的能力。
  这就是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的区别:前者是做题模式,要有卷子我才做;后者是出题,我给自己出卷子。
  年初写计划,就是给自己出卷子的时候:
  1. 能不能根据公司的战略(策略)找到自己的工作思路?
  2. 能不能跳出过去的框架找到新的方向?
  3. 能不能针对自己的弱势能力找到提升的突破口?
  4. 能不能把这些思路、方向、突破口变成具体可执行的动作?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到一句话:山不转水转,水不转我转。
  转起来,就不是熬过一年,而是活过一年。
  05
  要提供自己的附加值。
  关于如何给自己出卷,罗振宇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启发:
  不被别人的答案定义,而是只做自己的卷子、答自己的题。
  他还补充了一句:少看别人,多看自己;少看远方,多看附近。
  在职场上,我们习惯于模仿:看看那人怎么做的,我也这么做。这在职场早期很有用,毕竟要修炼基本功。
  但是,工作三五年后,情况就不同了。只要是有一点企图心的人,肯定都希望能升职加薪。
  一位前辈曾经对我说:如果所有的事情你做得都跟别人一样,那为什么企业要选择你?
  他的答案是:要提供附加值。
  1. 你外向,就多出去打交道,带回新思路和新方法。
  2. 你学的是统计,那就多做数据分析,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
  3. 你会设计,就多帮同事解决设计难题,比如一个字体、一张好图、一个版式,对你来说容易,那就帮个忙。
  4. 你会讲课,那就多做内部分享。
  「当你的价值大于工资时,你才会有底气。」
  自己的卷子里,有你的性格、能力、经验优势,别人会做一部分,但你才能拿高分。
  06
  做个总结,关于这套做事的⽅法:
  1. 搭建智囊团:包括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朋友。
  2. 出自己的卷子:既要做领导安排的工作,也要自己给自己做计划。
  3. 提供附加值:在工作中结合性格、能力和经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4. 重新定义角色:换一个角色理解 AI、日常工作,行动也会不大一样。
  但其实,这些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下去。
  回到文章开头的导入:「坚持」。
  三十多岁后,对愿意坚持的人总会有特别的好感。
  因为很多事情,从 0 到 1 虽难,但很有成就感,毕竟你是开拓者;但从 1 到 100 ,就是⻓期的运营,一 不小心就再而衰、三而竭。
  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但是,真正能构成基本盘的,也都是坚持带来的。
  这是对跨年演讲的感受,也是对⾃⼰的期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花结果,水到渠成。
  图片
  《时间的朋友》( 2023 )金句
  尾声
  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罗振宇还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得到新商学」(一个app),一个面向创业者的学习社区。
  因为在公司里,我也负责培训模块的工作,所以第一时间也下载了,并领取了 7 天的会员。我要研究一下,它跟传统的培训有哪些区别。
  看了这几门小课,我觉得这种模式很适合用在新员工的课程设计中:
  1.找到一些优秀的前辈
  2.提出不同的问题
  3.直接给出对应的答案
  剔除掉那些过渡句,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