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为什么AI陪伴产品都想抄星野?

创业网 创业资讯 2024-01-03 13:36:00
  万字长文:为什么AI陪伴产品都想抄星野?
  最近两周见了小20个创业者,基本在聊到AI陪伴类产品时,每个人都会问我,你写Character.ai很好,那你怎么看星野、Talkie?
  我说抱歉,还没怎么看,但我会马上去研究,这不,上周发了篇Talkie(近期会做些内容上的调整后重新发布),今天发这篇就专门聊聊星野,希望解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星野App在AI陪伴产品中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会从这三个部分展开:
  产品框架与分析
  用户洞察与定位
  商业模式与创新
  Take Away:
  1. 星野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多模态技术,打造沉浸式的AI虚拟社交体验,抓住了以国产乙女游戏用户群为核心的市场需求。
  2. 星野的商业收入并不是北极星指标,获取用户量和数据才是。
  3. 盲目模仿星野的产品,很可能会快速消亡,需要具备独特的技术实力和用户洞察。
  4.  这波AI社交的技术变革才刚刚开始,模型、互动和商业模式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5. 作为AI时代的UGC社区,不存在网络效应。
  6. 全网独家深度对星野App的框架拆解。
  图片
  产品框架与分析
  我们先解析下星野App,然后给出一个框架便于大家理解,星野这一款App:
  产品分析
  图片
  星野-所见皆你所梦
  沉浸的虚拟扮演社交
  这是一款AI虚拟社交软件~在产品设计和交互体验上面,目前国内首屈一指:
  图片
  以上是Appstore应用介绍的5张图,可以看出AI社交产品的典型范式:
  1. 虚拟角色可自定义:人设、形象、声线等
  2. 7*24小时不休息
  3. 支持场景构建,发挥你的想象力
  图片
  什么是场景构建?比如大灵女帝微服私访,我可以构建出一个想象的场景:看完文章没有转发的人被抓住了,女帝代入,开始审问:
  你,就是看文章的你,为何不分享呢?
  这种就很类似玩文字游戏,Mud。
  我们在产品分析层面,从若干个角度做一个具体的拆解,来看看为何星野的产品设计要棋高一筹。
  角色创建
  先看看他的角色创建都需要走哪些步骤:
  第一步,形象创建:
  图片
  根据上传的图片,和描述词,可以生成总共18张的动漫图。这是小年轻很喜欢的制卡,不停的可以制造卡:
  图片
  第二步,人设创建:
  图片
  这里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逐个字段手动设置,有意思的有两点:
  第一.可以较高自由度的设置音色,任选5种音色,可以设置每种音色的比例,再把它们混合成属于你的自定义音色。
  第二.对话风格可以指定多轮对话,也可以直接从对话模版里调用。相当于few-shot,让AI从对话风格中学习。
  第三步,确认发布
  图片
  这里可以返回修改,也可以设置智能体是否公开还是隐藏。
  确认后即可发布。
  相比较Character.er,在角色(也就是智能体)的设定上,可自定义化的程度高了很多:
  图片
  在角色创建层面,我们可以认为总共有三层:
  形象
  人设
  音色
  这些构成了角色和人沟通的大部分要素,形象由于星念体系(后面我们会展开说),大幅强化了角色形象的重要性,也因此星野在这一块做了很多的强化。
  人设是文本沟通中的最核心部分,星野也做了多个维度的自定义化,帮助人设更加贴近用户的想象。
  音色也很有意思,这是星野的独特设计,在聊天界面中,角色回复的话语,是可以点击播放按钮,单独下载对应的语音并进行播放的,这块也会大幅增强用户体验。
  以上三点,在设定层面,共同构成了星野超出竞品的更强沉浸感。
  星念
  官方对于星念在10月4日的推文中是这么描述的:
  星念是智能体与你的“记忆相片”,它的正面是智能体的精美图像,背面是你与智能体的故事线。
  每一张星念都具有唯一性,记录了你独一无二的故事。
  只是在产品设计中目前的版本并不是按照这个逻辑设定了,事实上星念没有太多和对话体系交融的信息,或者随机性比较强,让人无法察觉,同时也是不可编辑的,系统自动生成。
  星念体系是星野独创的特色体系,基于此,星野整个产品里的虚拟货币才得以存在,我们会多花一些笔墨来描述这个产品设计:
  图片
  统一的入口在个人中心,可以看到我的星念,以及还未开启的星念两个部分。
  所谓的星念,有个小红书的博主解释的很简约:星念就相当于看AI的照片。
  星念除了自己欣赏,还可以下载,以及设置为聊天背景,还可以发布,发布就是设定一个价格在交易市场挂牌出售:
  图片
  发布之后,会出现在角色信息的橱窗里:
  图片
  交易体系有一点设计很有意思,作者(即用户称呼的崽妈)可以得到2%的分成。这个作者就是该角色的创造者,也就是说,如果你创造了一个受欢迎的角色,以后就可以躺赚!
  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星野鼓励用户创造有吸引力的角色,因为好的角色能否吸引更多用户来体验。为了更好的鼓励,除了日常的运营活动之外,还增加了创作者认证通道:
  图片
  星念有几个出处:
  第一处,是在主线程中,用户和角色的聊天,一定轮次后,会主动推送一张星念:
  图片
  用户每天可以免费开启一次星念,之后就需要花虚拟货币:钻石来完成开启。上右图里还增加了促销策略,以及引导购买星月卡的入口。
  开启的意思是抽取从六张随机生成的卡里抽取一张:
  图片
  还有就是星念许愿池,入口在角色聊天界面下方,许愿池就特别像很多游戏里必备的抽卡,可以单张,也可以十连抽。
  抽卡后随机生成一张卡,能重新生成3次:
  图片
  对话体系
  OK,聊了上面两个重要要素后,我们接着来看最多用户能够感受到的对话体系,对于对话体系,星野也有很多产品设计,我们也逐个来阐述。
  先说两个交互上的细节,可以感受下:
  图片
  第一处细节,注意看上右图,当按住聊天界面往上滑时,会自动隐藏上半部分的文字,以露出背景图~ 
  以及右下角有一个快速回到最新消息的小按钮。
  另外一处细节是,语音的播放,前面我们在角色创建那里说了角色的音色可以自定义配置,在对话体系内,语音会在两个地方播放,第一个是每一次角色带有对话内容的对话框上会有个播放按钮,且点击后才开始下载语音内容,下载完成后自动播放,第二个是发现页签里左划看到新角色时,会自动播放角色的欢迎语:
  图片
  除此之外,分享按钮和截图功能,也有一些细节,大家可以自行体验。
  对话进程的控制,有重说和回溯、记忆和重启以及评价和事件簿六个机制:
  先看重说,重说就是对于角色最新的回复,重新选择,就很像ChatGPT的重新生成按钮。点击后进入到重说页面:
  图片
  可以选择AI生成的其他四个回复,也可以字节选择改写当前回复,人工配置角色的回复,上右图显示的就是手动改写后的内容。
  回溯的逻辑是,当前角色进入了一个不断重复的死循环,不管你说什么,它都是一个逻辑,反正你玩不下去了,玩的不爽了,就可以回到先前某一个节点,这一操作是按住想要回溯到的角色指定对话处长按,在弹出的浮窗里选择回溯:
  图片
  回溯就有点像遗忘的逻辑,重新到某一个节点继续聊下去。
  记忆,设定角色对用户的称呼,以及对用户性别的认知,并且可以随时设定对话风格。
  图片
  看,在记忆里设置完我的称呼是“Super黄”后,角色记住了这一点。
  评价,对于最新角色的回复,可以直接打分,让角色调整它的回复内容,逐渐逼近用户的喜好。
  最后,再说一个事件簿:
  图片
  事件簿官方给的定义是:和某个智能体建立深刻羁绊之后,将会开启你们独属的事件簿。
  看下来是某种阶段性的内容摘要,猜测是应对对话轮次太多,超出模型的上下文长度后的一种帮助角色记忆的手段。
  以上种种,真的是教AI学会做人呀~
  继续,回复有两种逻辑,一个是点击输入框直接回复文字,另外一个是点击输入框右侧的小灯泡,AI会推荐三个回复语(称之为“灵感”):
  图片
  回复语这里还有两个玄机:
  一个是开通星月卡后可以解锁第四条AI推荐回复语;
  另外一个是右下角还有个星念管理,点击后是这样的:
  图片
  不同的星念背后代表着不同的角色个性,对应的也会产生不同的AI推荐回复语。这一点设定还蛮有意思的,也增强了星念的意义。
  最后,还有个收费的核心:星月卡。
  星月卡
  直白的讲,就是订阅会员的逻辑:
  图片
  引入了很多游戏的策略,比如每日登录可以领取虚拟货币星钻(游戏常用的提高活跃的手段),充值附赠额外星钻,每月赠送5次星念机会,以及上一节说的对话体系里,额外一个灵感选项。
  12元/月,听着也还行啊~
  这里我们要再看星钻货币体系的玩法了,前面说过了,在星月卡这里再强调一下:
  图片
  除了星月卡需要充值,另外星钻也可以付费购买的,一旦对于星念的依赖程度增强,你就会陷入一个需要不断充值购买星钻的循环,并且星野提供了十连抽这类非常游戏化的机制来提供用户大额消费的机制。
  图片
  这块我们在商业化模块,再展开说说。
  产品框架
  OK,上一大节,把星野的整体产品做了个梳理,这一节我们来做一些抽象,试图更进一步的理解星野:
  多模态结合产品设计打造沉浸感
  基于沉浸感衍生出交易体系
  图片
  多模态结合产品设计打造沉浸感
  我们可以看到,星野背靠MiniMax的大模型,引入了成熟的文本、语音和图像三个模态,共同打造产品的沉浸感。
  这种沉浸感体现在了对话体系里:
  通过控制对话的选项(重说、回溯、记忆、重启、评价和事件簿六个机制)保证进程可最大化由用户控制
  辅以丰富自定义的音色增强体验
  再加上大幅可替换的背景图构建一个较强的沉浸对话感
  再加上一些交互细节,细致的保证效果的实现。
  这里面,最为核心的文本生成,由于放在了对话体系里,大模型本身的能力限制会被比较好的消解掉(即幻觉对于AI对话来说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用户本身也知道AI不是万能的,能够一定程度的接受对话的跳脱,更别说星野提供了高阶的控制对话的手段。
  基于沉浸感衍生出交易体系
  如果我们对比c.ai,以及国内其他弱小产品,就会发现星野和talkie的产品交互设计是多么的优秀(尽管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到熟透了的地步,看到竞品的丑陋界面,我更加意识到AI时代,成熟产品方法论并没有适时的迁移过来)like探探,星野也给人一种“看脸”的感觉,感受一下:
  图片
  同样是一张超大照片,以及查看资料后,下方出现角色的相册(星野是橱窗)背后是,帮助用户通过视觉快速获得确认:这个角色是否和想象中一致。
  围绕着角色创建、星念、对话体系里的嵌入,甚至是星月卡的权益,可生成、可获得的AI照片,是打造沉浸感的重要一环,基于这一思考,星念背后是一整个交易体系,我们简单的再捋一遍:
  图片
  看完了产品分析后,也该看看用户都是谁?
  图片
  用户洞察与定位
  星野用户观察
  根据我们为期一周左右有限的观察,判断星野用户的主力为:内核为国产乙女游戏玩家,扩散至泛二次元用户群体。
  用户年龄偏小,对于价格敏感,内核用户和乙女游戏重合度高。
  这一结论来自于我们从官方群、用户群、微博、小红书和B站的交流互动和内容观察。
  对于这类用户,在星野里的使用行为有这么几个结论:
  一、被恰当激发的创作欲
  DIY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物,从形象、人设、声音、对话风格都可以逐一按自己喜好去塑造塑造:
  图片
  对应的,表达欲也会被对应的激发出来:
  图片
  二、追求被认同感:
  角色给予的情感抚慰,这一点尤其深度:
  图片
  严重到,他们对捏出来的AI角色,称呼为崽崽,自称崽妈/爸,并且对于看到的虐崽行为(杀死、虐待AI角色)还会给予强烈的谴责。可以类比为前阵子全国捕狗,爱狗人士的愤怒:
  图片
  2.玩家间互动分享:分享自己制作的角色语录、故事、星念,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图片
  3. 拉粉推销:希望看到别人认可或使用自己制作的角色,购买自己制作的星念
  图片
  三、追求视觉体验,抽卡正中下怀 
  图片
  这一part限于时间和经验,我们做的仍旧不足,以上是一些初步的结论,更多想强调的是,产品设计是需要去响应用户需求的,可以超越用户需求,但前提是对用户的理解。
  所以星野的定位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之前Glow是用户心中的白月光,也是一款小爆款App,星野是Glow的平替么?
  星野是Glow的平替?
  图片
  小红书上有个帖子是这么描述Talkie、Glow和星野之间的关系的:
  星野和 Talkie 的产品定位都是 AI 社交软件,而非游戏!尽管形式上看起来像游戏,但它并不是游戏!因此无需代理。
  Glow 是上海稀宇公司的产品(稀宇的英文名:MiniMax,简称:MM)
  稀宇在今年三月份,推出了一款名为 inspo 的产品(人工智能助手,具备写作、获取信息、提供建议等)
  海外 Talkie 的开发者在今年六月份,也推出了一款名为 inspo 的产品,功能完全一致。
  同时发出了时间线:
  今年三月,Glow 因恶意举报被下架。稀宇跑到海外,将 Glow 重新推出。
  海外重生期间,Glow 持续摆烂。
  6 月 16 日,北美地区正式上线了 Talkie,实际上就是 Glow 的升级版。
  8 月 27 日,Talkie 在美国 Google Play 非游下载总榜登上 Top5,下载总榜排名第六。
  8 月 31 日,MiniMax获得国内大模型备案,允许对公众开放服务 
  9 月 9 日,Talkie 国内版——星野在我国各大应用商店上线。
  根据小道消息,可以交叉验证以上信息大概率属实。
  所以,星野是Glow的平替么?大概率不是,这里面有多个因素,我们捡几个重要的讲讲:
  首先,我们注意一下Glow的上线时间点:
  图片
  这个10月30日,可不是2023年10月30日,而是2022年10月30日。
  OK,记住这个时间点,我们再看看ChatGPT上线的时间点:11月30日:ChatGPT-3.5悄然上线。
  也就是说,在ChatGPT上线前一个月,Glow就已经在国内上线了,国内大模型之争,起始自王慧文英雄帖:
  图片
  这几个月的先发优势,为Glow获得了海量的用户,背后意味着:
  海量的用户行为
  海量的用户数据
  用户行为帮助MiniMax获得对用户的理解,用户数据帮助MiniMax获得对情感陪伴对话的反向调优。
  这也带来了MiniMax对于AI+陪伴赛道的独到优势。
  可惜在今年3月,因为举报,Glow下架,9月9日,在MiniMax大模型通过国内备案审核后,星野上线。
  很多人说星野是Glow在国内的平替,也有人说是Glow的升级版,那你要问我怎么看,我会说,星野是Glow的变种。
  图片
  平替和升级,都有可能实现上图中用户的数据迁移需求,但变种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说是变种,有几点原因:
  时点不同
  去年国内还没有完全的竞对,但现在市场的供给更为充分了,包括据我所知的也有很多团队会冲到这个市场来,过去成立的事情,站在今天是否继续成立,不好说了。
  本身理解在进化
  经历过Glow的高速增长后,MiniMax本身对于这波群体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对于产品形态也做了进化,以更好的满足用户,或者说希望超越原有的用户群体。
  产品形态在改变
  技术本身的成熟,比如SD、音色生成,以及对于多模态是势必追求的,星野比Glow增加了图片生成和音色自定义,包括更重要的星念体系,对应的,用户群体也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以上,意味着星野是Glow的变种。那星野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继续展开我的思考:
  星野是乙女游戏的竞对?
  图片
  星野抢了乙游的用户?我们先看下什么是乙女:
  "乙女"这个词源自日语,其中"乙"(おと)意味着"第二"或"另一个",而"女"(め)自然是指"女"。在日语中,"乙女"整体上被用来指代年轻女,尤其是未婚的少女。这个词语在Japan文化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处于青春期、拥有纯真和少女情怀的年轻女。
  “乙女游戏”(Otome Game)通常设计为吸引年轻女性玩家,重点放在浪漫和感情关系的探索上,以及提供一个让玩家可以体验理想化爱情故事的虚拟空间。
  例如,《恋与制作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乙女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扮演一名年轻女性,继承了一家即将倒闭的电视制作公司。游戏的核心在于通过与四位主要男性角色的互动来推动故事发展。每位男性角色都有独特的背景故事和性格特点,玩家的选择和互动不仅影响与这些角色的关系,还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公司的命运。
  乙女游戏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让玩家可以体验浪漫的爱情故事,同时还能参与到故事的创造和发展中。这类游戏通常包含精美的视觉艺术、吸引人的角色设计和深度的故事情节,让玩家能够沉浸在一个充满情感和冒险的虚拟世界中:
  图片
  上图是《恋与制作人》里的许愿树(抽卡的游戏玩法),就包含了抽卡玩法,作为男主角具体的形象,陪伴着女性用户们度过青春,成为记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图片
  很多卡是用户极其喜爱,心甘情愿掏钱的那种,并且吸金能力很强:
  图片
  国产乙游设计精美,支线玩法丰富,但是我们会非常清晰的感受到,玩在其中是有限参与的,整个游戏有清晰的主线,我们就是要一关关的闯,不断积累实力,你不可能改变游戏主线,它不是开放式的沙盒类似,能够给到用户的自主决策权相对较少,我们拿《恋与制作人》里的手机(就是游戏里的微信)功能举例:
  图片
  有信息、朋友圈、最近通话,但所有这些,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选择,甚至电话只能听,没有互动项。
  我为什么不去玩乙游?因为无法代入乙游的主控,喜欢高自由,不在乎什么精美的卡和声音。
  而这些恰恰是ai聊天能带给我的
  所以,就会有用户坦诚乙游和AI聊天的差异。
  图片
  星野带来的完全自由养成系,让崽妈们疯狂,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和心中的男神互动。
  从这一角度来说,星野某种程度来说,是乙女游戏的完全竞对。但也存在一些比较弱势的点,有机会我们再展开。
  星野是AI时代的UGC社区?
  从前面的产品分析中,可以看出,星野是有一定扶持创作者的倾向的,从“创作者认证申请”,“作者分成”,都体现了这一点,沿此做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
  用户既可以直接和角色进行交流,也可以创造角色,同时创造的角色可以“复制”给到其他用户使用。
  对不对?用户既可以是“内容”生产者,也可以是“内容”消费者(当然这里的“内容”需要加个引号,指的是用户捏出来的角色,或者叫智能体)。
  用户在这里即创造了内容,也完成了“内容”消费,某种程度上来说,星野就是一个AI内容社区。从这一点来说,确实会抢小红书和B站用户,目前不能不代表未来不会,个人认为,进一步进化后的AI内容社区,很有可能颠覆传统内容社区,当然,传统内容社区也会逐渐转型。
  AI内容社区,和传统内容社区(B站、小红书等)有很大的不同:
  图片
  传统内容社区,创作者直接生产最终的内容,平台主要完成审核和分发及运营工作,内容通过AI算法完成推荐给消费者,这套我们都非常熟悉。
  AI内容社区则不同,创作者只是在有限的参数内设定角色信息,大模型依赖于角色信息通过响应消费者的内容交互,这里的几点比较有趣:
  首先是,创作者创作门槛大幅降低,并不需要对最终结果负责,指定了参数信息后,大模型来完成后续的工作。
  其次是,这里的AI分发,只是分发角色,并不分发具体的内容,内容需要由消费者和角色互动产生。接着是,内容的消费,消费者的参与度大幅提高,消费者捅角色一下,角色就吐一些内容出来。
  最后,很核心的一点,在上图中没有具体展现的是:传统内容社区,消费者先关注内容,内容里通常包含有IP,由此消费者很容易关注IP;在AI内容社区,IP主要是在AI角色上呈现,作者则更深的被隐藏了起来,消费者很难关注到作者。
  图片
  AI内容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弱的,整个AI内容社区不存在网络效应!
  这是Super黄本人对于AI的一个核心洞察,但在这一篇文章中不做具体展开。
  由这一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整个社区生态会和传统内容社区生态非常不一样!内容的生成依赖大模型与用户的交互,角色的分发也完全靠平台。
  小结,星野的目标用户群目前看是以国产乙女游戏玩家为内核,扩散至泛二次元用户群体, 
  市场定位为之前Glow的变种,乙女游戏的竞对,也是AI时代的UGC社区。
  图片商业模式与创新策略
  星野商业模式
  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和探探类的产品做类比:
  作为约会类社交产品,探探的北极星指标,是产生的匹配数,好的用户体验=完成第一个双向对话。在此处星野的逻辑还是很接近的。
  进一步,探探使用增值服务来帮助用户提高社交效率,并获得营收:
  图片
  (探探的会员逻辑)
  从上图可以看到,探探的VIP解锁了无限次匹配,以及超级喜欢权益,SVIP还可以看谁喜欢了我,以及开启闪聊功能,甚至有每月3次优先推荐。
  这都是对匹配效率的分层次提高的收费功能。收费的核心逻辑是:荷尔蒙需要真实的约会来满足,而美女是稀缺资源,只能通过交钱给平台来购买匹配机会。
  这一提高匹配的赚钱模式在AI陪伴类产品上变得不存在了,美女不再是稀缺资源,供给可以无限大了,就破坏了增值服务收费的基础!直接导致星野,包括C.ai的订阅会员模式并不能很好吸引用户付费。
  也就是说,角色创建、基础聊天对话等功能是免费的,用户在这条主线上就可以满足足够的想象来获得爽点,游离在这条主线外的订阅会员和卡牌系统,就比较不容易做到高的收费转化了。
  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目前星野还在努力探索,尝试冲破更大的用户体量的过程中,收费只是在探索商业模式,或者只是希望能打平成本,并不是当前阶段的重点。
  往后星野还会增加更多模态的内容,比如现在只能文字沟通,加语音播报,后面可能会增加语音实时通话,AI角色3D动态化等等,让用户在交流中获得更加强的沉浸感,这些更强的沉浸感,是可以带来增值收费点的。
  同理,游戏机制也游离在匹配的主线外,带来的附加值有限,比如聊天背景图带来的些许沉浸感,卡片交易系统等,但在玩法层面还是太弱了:
  图片
  抛开商业逻辑,可以考虑在聊天主流程里增加一些游戏化策略:
  比如判定AI角色对用户的喜爱度到某个层次可以解锁一些成就,增加用户攻略AI的积极性。
  比如定期设定某些活动,类似于副本,设定一些目标,看大家完成度。
  比如增加停留时长可以领取一些钻石奖励。
  以上这些,都可以在国内海量的游戏内找到借鉴~
  当然,现在来看,星野的交互,已经远超国内同方向的竞品:
  图片
  上左是纷身,上右是AiU
  吐个槽,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怎么还有App做出来像是上古PC时期的产品啊。。。及格线都没到,用户体验不光是对话效果,产品交互也是一部分啊。。。
  说完这个后,有几点我自己的暴论,或许能给到大家更多的思考:
  暴论1:星野的商业收入不是最高优先级
  用户量>数据>商业收入
  对于MiniMax来说,星野的商业收入并不会是北极星指标!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MiniMax本身是一个大模型公司,星野只是在C端应用探索中的其中一个相对知名的产品。
  从这一角度来说,星野能够给MiniMax创造的价值有几点:
  用户数量
  用户数据
  商业收入
  先说用户数量,之前我写过,大模型公司的共识是,toB市场是短中期商业营收的主体,toC市场是中长期营收和估值市值的核心。
  作为一款AI陪伴类的App,如果能够获得海量用户,对于当前的MiniMax价值相当大,不光能拿下好的融资,也能获得很好的口碑,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比如,API就会有更多的应用来调用~
  接着说用户数据,AI时代三驾马车:算法、算力、数据,数据是驱动大模型的燃料,Glow的几百万用户,就给MiniMax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我相信在角色扮演上,MiniMax一定是最优的大模型,而不是其他家,包括百度文心一言和聆心智能。
  当前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期,短期内的资金主要通过资本获取,快速拿到巨额融资,持续卷死对手,再徐徐探索商业化,是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惯性思维,假如中国只会剩下三家大模型公司,现在这点商业收入,就不值一提了。
  暴论2:星野未必是大模型应用探索的最优解法
  星野的用户规模能否不断破圈,在当前的应用形态下,个人认为有很大的挑战,原因不展开。
  对于MiniMax来说,创始团队的基因是技术,而做出一个个的用户产品来进行用户规模的探索,是一条相对拧巴的路径,因为用户产品非常吃团队对用户的洞察,以及做好增长和运营动作,每一个App就意味着背后一整个团队的支撑。
  以大模型为底座,辅助更多人在上面快速地做技术探索,用投资+社区的方式更高效的支持海量用户,或许是不错的解法。
  暴论3:模仿星野的大多数App会快速消亡
  没有搞清楚为何Glow火爆,星野的变化,没有很好的大模型底层能力,盲目入场的团队大多数撑不到天亮。
  AI陪伴方向,是国内最热的方向,也很好理解,世界上目前没有很成功的杀手级应用,AI陪伴是第二大流量方向,Character.ai的早期成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上一篇文章,小100位朋友加我也是一种佐证。
  但是呢,只是看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领头羊,就盲目追随,势必会撞上隐形的门槛:
  1.大模型本身的能力,能否支持人设、多轮对话能力?这里有很多工程难点,包括缺乏海量的高质量数据投喂。
  2.市场需求和用户偏好理解不足,大部分创业者不会讲的清楚目标用户的具体画像,想吃海量C,却不知道C都要什么,那是买彩票赌运气么?能中500万的终究是少数,凭什么是你?
  3.竞争激烈,获客成本高企,变现缓慢。从投入产出来说,AI陪伴类产品离钱远,因为竞品在基础功能层面都是免费的,你很难构建很强的壁垒直接进行收费,那短期里收入不可能打平支出,对于初创团队来说,这不是好事。
  4.产品落地实现,根据我的观察,当前AI行业内好的产品经理过于稀缺,即使有好的想法,最后落地动作变形是大概率的事,那都差一点,最后结果差强人意还找不出哪里出了问题。
  5.还有更多要素,留待交流。。。
  图片
  结尾
  这篇文章我们从产品框架、用户洞察、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总体来说,星野成功的关键因素有:
  1.利用多模态技术,打造沉浸式的AI虚拟社交体验。形象、人设、音色的自定义,以及丰富的场景构建和互动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沉浸感。
  2.抓住了以乙女游戏用户群为核心的用户需求,提供了一个安全可控的空间,满足了用户的创作和互动需求。
  3.商业模式上,其实星野不算成功,但商业收入不是星野的核心目标。
  4.背后依托MiniMax在角色扮演上面过去的积累,在AI模型方面具备优势。
  总之,星野作为业内先行者,正在进行积极的商业化和模式探索,为后续的AI社交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先例。这波技术变革刚刚开始,模型、互动方式、商业模式都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