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科技第一股,跌没120亿

创业网 名人创业故事 2024-01-13 14:33:00
  运动科技第一股,跌没120亿
  1月12日,Keep港股收盘跌3.78%,当日报收5.86港元/股,这也是其股价连续第12个交易日下跌。
  Keep当前市值30.80亿港元(约28亿元人民币),较上市首日收盘市值已经跌去近8成,约120亿港元。
  Keep成立于2014 年,是一家在线健身平台,主要产品包括在线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为人所熟知的故事是创始人王宁减肥成功后创业、库克成为其第80000001名注册用户。
  蒂姆库克与王宁 图源:keep官方
  2023 年 7 月,Keep登陆港交所,成为运动科技第一股,满足了国内健身市场对融入科技世界的想象。上市当日收盘价29港元/股,收盘市值为153亿港元(约 140 亿元人民币)。
  好故事没能继续。在达到42.4港元/股的高点后,Keep股价便开始一路下滑。消息面上,Keep并无大的利空。对于股价大跌,Keep回应,公司方面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在投行工作多年的吴斌说,个股股价下跌原因很多, 目前经济遇冷、股市低迷,Keep股价受市场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纳入港股通、股票解禁
  去年 12 月4 日,港股通标的名单更新,Keep被纳入其中。
  这原本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Keep是一家大市值、市场影响较好的公司。纳入港股通也能为其带来更多的股票成交量。但市场的反应却是股票被大量抛售,当日股价暴跌27%。
  紧跟着,Keep迎来了股票解禁期。
  按照一般上市公司禁售期6个月的原则,2024年1月1日是Keep股票的解禁日。股票的解禁被视为市场供给增加的信号。
  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Keep限售股解禁规模达到最大,超过八成限售股解禁,首发股东里有26名股东的股份解禁,解禁股数达42745.43万股,占总股本的81.32%。
  1月12日,Keep限售股迎来第二波解禁,涉及2位股东,解禁数量为8873.0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6.88%。创业邦了解到,两次解禁的都是首发限售股,但限售开始时间不同,前一次是在2023年7月5日,后一次是在2023年7月12日。
  Keep IPO上市时只发行了1083.86万股,融资约3.13亿港元,占总股本的比重2%,极低的发行量导致了流通盘稀少,日成交量较低,限售股解禁后,Keep向二级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通股,导致股价受影响。
  踩着短视频、互联网+、内容定制风口起来的Keep,从成立就一直被资本眷顾,纪源资本、 BAI资本从B轮开始几乎一直跟投,五源资本、腾讯投资也参与了多轮投资,软银、高瓴资本、Coatue Management后面也加入了进来。
  Keep也讲了不少故事,不断扩展业务边界、扩大生态圈,以此来增加营收来源,一度凭借近4000万月活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市值最高冲到200 亿港元。
  但一直没盈利,或许是Keep股价被大量抛售的重要原因。“没有衡量坐标,投资者不知道股价会跌到什么时候。”投行资深分析师陈鹏说。
  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根据招股书及财报,Keep在 2021-2023年(截至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6.20亿元、22.12亿元和9.8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8.26亿元、6.67亿元和2.23亿元;三年间累计亏损17 亿。
  Keep在2015年上线,彼时还只是一个提供免费健身课程、具备社交功能属性的工具平台。市场打开后,Keep扩展成包括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和配套运动产品在内的综合生态平台。
  由此,Keep形成了三部分收入: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业务、广告及其他业务。
  其中,前两大板块的业务是Keep的两大收入来源,过去三年(2023年为上半年数据),两大板块业务为公司分别创造了8.72亿元、11.37亿元、4.66亿元,及5.58亿元、8.94亿元和4.49亿元的收入,合计占每年总营收的 88%% 以上。
  两个核心业务营收增加背后是用户数量的增加,两者相辅相成。
  上线不到3年,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国内首个用户数破亿的运动App。
  2019年-2022年,Keep平均月活用户从2180万增加到3640万。
  这些数字给市场传递出的信息,是无限的增长。这三年也是Keep快速增长很关键的三年:抓住了疫情居家锻炼的契机、短视频的风口。
  相应的,花在营销上的钱也在大幅度上涨。为了获客、留客,过去三年,Keep 在营销上花了近20亿元,同期营收为48亿元,占比近半。
  仅2021 年一年,Keep 营销费用就花掉了近10亿元,是2020年的三倍还多。
  2021年Keep新增月活用户数462万,平均每位新用户获客投入约为207元,到 2022 年获客成本已经高达318元,相比之下,2020年这个数据仅为38元。
  花钱打广告在获客容易时期能起到很大作用,当获客成本和流量成本变高,花钱未必能解决问题。
  截至2023年6月30日,Keep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约为2954.9万名,较2022年同期减少812.9万名;平均月订阅用户约为301.7万名,同比下降17.68%。2022年,Keep的会员留存率已跌至70%以下。
  用户数下降、愿意付费的用户减少,主营业务营收减少,加上高额营销费用的压力,Keep的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陈鹏认为,Keep的护城河正在消失,内部原因是其商业变现能力弱、业务方向不清晰。外部原因是,疫情结束,线下健身房还是主流,线上直播流行,抢走了一部分不愿意花钱的小白用户,Keep选择避开重度沉迷型用户,也增加了其流失率。
  这些都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Keep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投资人来说,他们很难预期Keep什么时候有比较稳定的盈利计划。”陈鹏说。
  寻找确定性
  线上健身的红利正在全球范围内消失。
  成立于2012年的Peloton近两年的运程也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参照:市值从500亿美元下滑到如今的21.55亿美元,裁员2800人,因活跃用户数远低预期,CEO被不满的投资人赶下台。
  Keep和Peloton的模式近乎一致,靠卖硬件和产品、会员定制、广告赚钱,都曾风光过,也都在同一时期先后沉落。
  “也很难说清楚是大环境不好,还是自身的模式问题。”吴斌说。
  Peloton在欧美快速发展的那两年,Keep也趁机打入健身市场成熟的欧美。2018年,Keep推出了两款海外版产品Keep Trainer和Keep Yoga,产品一度覆盖到全球180多个国家,海外用户突破1000万。仅一年后,两款产品就停止了更新。原因主要是没有出海经验、没有好内容、不了解海外市场。
  市场普遍认为,健身的场景在线下,但Keep和Peloton短暂的成功,似乎也能说明线上健身空间存在的可能性。
  Keep在招股书表示,按经销渠道划分,中国健身市场在2022年增至9.42千亿元,年增长率11.8%,预计2027年将以17.2%的年增长率增至20.77千亿元。其中,2022年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占中国整体健身市场的48.4%,预计2027年将占61.8%。
  去年 3 月,数字化智能健身综合服务平台乐途科技完成一笔3000万元Pre-A轮融资,其打法是主品牌聚焦中高端社区居民。快速扩张的乐刻运动推出副品牌闪电熊猫布局下沉市场,同时还孵化了乐刻健身、FEELINGME乐刻私教馆、YOGAPOD 小瑜荚等多个品牌。
  短视频、直播的火热也给健身这条赛道提供了另一种存在的可能,免费的健身教程和内容分享存在于各种直播平台,市场进入更快发展期。Peloton在上周传出和TikTok建立了合作关系后,股价上涨了15%。
  一位健身App创始人接触过王宁,他们曾在一起讨论怎么做产品、怎么做内容,他对王宁的评价是一位很优秀的创业者,年轻、有想法,很懂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最重要的是王宁对健身的热爱。”
  如今,Keep以及其他健身平台一同站在了更复杂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行,眼下看来,保留住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