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下半场:一亿创作者的“死穴”与“出路”

创业网 网络创业 2024-06-22 14:33:49
  自媒体下半场:一亿创作者的“死穴”与“出路”
  只要你现在碰到一个干自媒体的人,他十有八九会给你嚷嚷:
  “哎呀,现在自媒体越来越难做了,流量红利没有了。”
  其实不是自媒体难做,而是整个内容市场进入了下半场,许多人身子被裹挟着进入了下半场,但脑子还停留在上半场。
  比如我经常鞭尸的电影解说,大家都说收入不及预期,好多MCN挣不到足够的利润,直接都垮了。
  我在这里讲一个暴论,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之前本来就不该挣那么多钱?只是运气好打擦边球捞了一笔,然后把灰色地带的红利当成常态了?
  现在所谓的,自媒体困难的内容制作和流量获客,其实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门槛和常态。
  自媒体不是难做了,而是越来越专业了。
  就像大家说中国网文市场饱和了,水字不能挣钱了,呜呜呜。
  但其实,这代表着中国网文市场走到了下半场,那种狗血的什么特工、校花没有市场了。
  观众期待着《冰与火之歌》这样的作品诞生,而这个时间点,也差不多到了。
  说真的,《诡秘之主》就有点这个意思了。
  同样的,简单的搬运抄袭也没有市场了,甚至低水平的洗稿也没有生存空间了。
  一方面是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的技术升级和AI加持,你洗稿水平低了很容易检测出来;另一方面是市场同质化的内容过于饱和,审核的红线被极大地拔高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就像我看《蝙蝠侠:黑暗骑士》里面反派小丑说的一样(大致意思):
  你们这些黑帮,天天只会打砸抢这些小儿科,然后被蝙蝠侠一个个收拾。这座城市需要真正高明的罪犯!
  其实整个市场,也期待着真正高水平的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抖音的创作者人数其实超过了一亿,如果你的目光别天天盯着那几个千万粉的头部大V,你把镜头拉近,然后往下看。
  你会发现在少数顶流网红的聚光灯后面,是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
  就像这两天姜萍事件火了,就是那个阿里全球数学赛排名12,涟水县的17岁中专生。
  无数的自媒体像鲨鱼闻到了血腥味一样,直接扑了上去。
  我不是说不能解读这个事,许多大V其实讲得挺好,条分缕晰地提供了许多优质信息。
  但是更多的人,是真的把姜萍当成流量蛋糕猛吃,比如我看到许多人,普通话都说不清楚,自拍的画质也是一言难尽,然后在那慷慨陈词。
  他们其他内容的点赞只有个位数,而姜萍事件解读的点赞却有好几千,所以他们直接拍了十几个姜萍的视频。
  左边是一个中年大叔在那怒吼:啊,浙大,为什么你不破格录取姜萍。
  右边是一个艳妆阿姨在那感慨:啊,姜萍,你是千万学生的榜样。
  真的有种群魔乱舞的感觉。
  有一说一,很多账号都这样,如果他们不进行自媒体内容下半场的调整,那么注定玩完。
  他们为什么会玩完呢?
  因为他们和市场上许多自媒体一样,存在这三大严重的问题。
  这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其实许多公司和个人创作者,也都有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来没有做过受众分析。
  保守点说,90%干自媒体的人,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就是我到底对谁讲。
  他们或许有一种懵懂的感觉,或者说:哎呀,我们对有钱人讲,对有孩子的人讲。
  这种粗糙模糊的认知,是没办法落地的。
  最后是谁具体干这个事,谁就背锅,比如我这样的人。
  如果你浏览过许多新媒体公司的岗位招聘,你会发现,他们总喜欢写一句话:具有良好的网感。
  如果你不是马上没饭吃了,我建议你换一家。
  追求网感,本质上代表了这家公司的策划运营体系,缺乏系统性的数据分析。
  因为没有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所以依赖网感。
  而且网感是一个玄学,搞不好是高薪小领导招进去替自己背锅的。
  正宗的选题策划流程,是需要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驱动再加上迭代优化的。
  如果没有这个流程,其实很多数据都是荒废了的。
  只是说大家碰选题的时候,会想起来:诶呀,好像之前做过这个内容,感觉数据不好,不要了吧。
  但其实,真的做过这个内容吗?可能是这个IP人设做过,另外的IP人设没做过。A账号数据不行,不代表B账号数据不行。
  还有到底是发布时间的问题吗?比如高考前后,选专业填志愿就热门,但春节的话,这个话题就不热门。
  另外就是话题的开口和侧重点不同,对数据也有影响。
  那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怎么优化呢?
  如果没有一套数据分析流程,绝对定位不出来。
  最后就是依赖于高薪小领导的感觉:诶呀,我当年读985的时候……
  第二个问题就是,从来不重视文本结构。
  其实缺乏受众分析我还能理解,红利期搬运抄袭就行。但大多数时候,我发现大家也不重视文本结构。
  经常是凭感觉凑一段,然后苦思冥想,又凭感觉凑一段。
  最后出来的东西主旨分散,材料零碎,严重不连贯。
  后面我才发现了,原来是中国大学教育,本质上不重视语文,大多数人没经过系统性的文章结构的训练。
  还是写少了。
  并且短视频嘛,一般篇幅不长,红利期就给了凑数混的空间。
  但不懂结构,是很难真正写出优质的爆款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从来不重视后期的视觉表达。
  这个视觉表达不是说做特效,或者打开剪映,一键拖动个什么花字和淡入淡出。
  这种我个人看来,叫奇技淫巧。
  真正好的视觉表达,是要画面彻底为文本服务的。
  比如讲到某个数据了,把数据列表,把数据制图;讲到某个地方了,插入这个地方的3D地形图,或者直接在Google地图上画;讲到某个文本了,高亮中部那几句话,画面放大,然后四周变暗。
  这种做法不仅能高效地传播信息,还能死死攫取观众的视线。
  这三大问题,某种程度上我也有,这可以说是抖音一亿创作者,在内容下半场的死穴;但同时,这三大问题,也是许多创作者的出路。
  既然从来没做过受众分析,那就老老实实学python,学excel,再不济把抖音、视频号后台的数据一键导出,用数据驱动决策,让自己真正超越感觉。
  既然没怎么理解过文章结构,那就老老实实找两本写作书看一看,厘清文章的结构与文法,自我训练,自我超越。
  既然从来没重视过后期的视觉呈现,那就好好的看一看《图表之道》、《信息可视化》、《Google Charts创作手册》,深入理解绘图,制表,信息加工的底层原理。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愤怒会让你错失潜在的机会。
  改变是智慧,勇敢是美德。
  要相信自由在风里,而答案永远在路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